您搜索的资源类型:
本馆动态
杭州图书馆花式借书再升级
发布时间:2020-09-09    作者:祝婷兰    来源:杭州日报

 都说在杭州生活太幸福,比如2016年底起,在手机上点一点,想借的书就会自动快递到家,这就是杭州图书馆(以下简称“杭图”)的“悦借”服务。

  日前,国际钢琴家郎朗用“金”手指点开了“一键借阅,满城书香”的手机客户端界面,为“杭图”点赞。

  作为杭州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向公共场所延伸扩面的又一力作,“一键借阅,满城书香”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升将对此前“悦借”等服务全面升级,杭州市民将迎来升级版杭图。

  “借书如买菜、还书小哥带、读书更愉快”

  打造“一键借阅”升级版

  “一键借阅,满城书香”,关键在“一键”。杭图在原先的基础上,增加了“杭州办事服务App”的入口,真正达到“一键借阅”。因此,读者有两种方式享受“悦借”服务:其一,下载“杭州办事服务App”,在首页点击“一键借阅”栏目即可进入应用;其二,通过扫描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进入。

  此外,线上可借阅的图书,9月底将实现由原先的5万册增加到10万册,年底可接近15万册。种类也重点增加了少儿、文学、文化休闲等深受读者喜爱的类别。

  “借书如买菜、还书小哥带、读书更愉快。”这种借书的模式深受读者的喜爱。家住丁桥的大二学生夏同学时常会来图书馆借一些图书。他听说有这样的服务显得特别兴奋:“以前借书会碰到网上显示有书,但在馆内找书费时的情况,有了‘悦借’平台,我可以网上直接预约、在家坐等了,节约了好多时间。”和以前一样,快递费3元起步,每多一本加1元,仅是同城常规快递费的50%,大大降低了市民和读者还书的交通及时间成本。

  预计到本月底,全市有4家区县(市)级图书馆推出“悦借”服务,到12月底,则能增加到6家。

  降低赔偿费率、数字阅读“云”集成

  让更多的人“走进”图书馆

  读者借书难免会出现图书丢失的情况。这个不拒拾荒者的“零门槛”图书馆,也以最大的善意包容读者的不慎遗失。

  杭图将于9月15日在全省率先推出“降低遗失文献赔偿费率”服务:如果读者遗失了杭图开架外借阅的馆藏文献,不论年限,一律按原价赔偿即可,同时取消赔偿文献加工费(条码加工费、RFID芯片工本费)的收取。此前,在无法赔偿完全相同版本文献时,须按文献出版年限不同承担相应的加倍赔偿价。“我们相信读者们遗失都不是故意为之。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,我们降低文献赔偿费率,实实在在是普惠市民,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。”杭图相关负责人说,9月底前杭州各区(县)市公共图书馆推出此项服务。

  除了将“悦借”服务集成到“杭州办事App”上外,杭图把数字阅读服务也一起“云”集成到“杭州办事App”上,方便市民快捷地获得图书馆服务。通过H5页面加载,“杭图微阅读”把原来只能在PC端浏览的数字资源带到了市民的手机端,市民可实现随时随地看书、听书、看视频等。地方文献数字化服务也以家谱数字化为试点,提供地方文献和古籍的线上阅览服务,实现杭州地区地方文献和古籍数字资源服务的新突破。

  此外,在此前全市3000多个通借通还服务点基础上,杭图还启动了与浙江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源通借通还的服务试点。计划到本月底,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借阅平台对接,到12月,可以实现省、市图书馆间文献通借通还。

  以民为本的初心、

  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的魄力

  构筑“天堂的模样”

  阅读空间的拓展、全民阅读的再丰富,便民服务的再优化,从线上到线下,从软件到硬件,“一键借阅,满城书香”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升折射的是这个城市以民为本的初心、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的魄力和满城书香的愿景。

  年初,因疫情防控的需要,杭图一直实行限流。限流限不住市民阅读的热情,数据显示,2020年1至7月,新增使用“悦借”服务的读者8296人次,借还17806册次,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53%。因此,杭图把“悦借”服务提升作为此次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
  为市民提供更多样的渠道、更丰富的资源和更智慧的服务,杭图在打通数据对接方面也做足了文章。例如,“一键借阅”就是“悦借”服务的升级版,不仅增加平台入口,还解决了此前的菜单层级多、需要搜索查找等情况,减少服务环节,更好地方便读者,提升用户体验感。而“一键借阅”到家的背后,不仅是技术攻关和软件升级,也是工作人员在保证“悦借”服务不中断的前提下,盘活场地、盘活文献资源,还是图书管理员面对着十万册堆成小山的图书,每一册都要手工贴上芯片和条码、扫描、检查、消毒后再整理分类,再打包后寄出。再比如,省市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,是克服两馆借阅系统不同、文献信息记录手段不同等技术难题,打通借书还书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改革,路程总是艰辛的;服务的提升,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当首个全球学习型城市与城市生活的“第三空间”相遇,当改革与提升服务碰撞,构筑的也许就是“天堂的模样”。